身體動作發展


【原始反射 & 姿態反應】
◎原始反射:新生兒剛出生時從只會平躺到會翻身,這期間「驚嚇反應(突然給予聲音或肢體刺激,孩子會像受到驚嚇般的揮舞雙臂)」常常可見。大約6~8個月後就見不到原始反射了。
◎姿態反應:摔倒時會向前伸出雙臂保護自己,快滑倒時試圖保持平衡的動作。自2~14個月間,北鼻會開逐漸發展出終身都存在的姿態反應。

【動作發展原則與能力】
◎粗動作:由頭到頸部到四肢,由近端(軀幹)到遠端(肢體)的發展。
◎細動作:發展時間長且過程複雜,每一項精細動作都需要從刺激、經驗、訓練與學習中發展而來。
◎雖然這些指標能力在正常狀況下是孩子天生就會的,但關鍵在於「是否給了孩子展現能力的機會」及「是否讓他不斷練習使能力更加成熟」。父母若能透過玩遊戲的方式,讓他的能力變得更好,為日後發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大肌肉成熟,人類的身體才能安定下來,不致好動不安;穩定的大肌肉將帶動小肌肉的靈活度,以利進行更精細的動作。父母往往只看到孩子的好動表現,卻未能深思其背後出自生理發展的需求,經常以「孩子不乖」而限制其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對粗細動作能力的養成勢必有程度不一的影響。
◎粗動作發展不好,不僅動作看來笨拙,且因肌力差無法從事較費力的活動,容易被認為不合群。細動作發展不佳,動作協調能力不佳,孩子未來在學習時易感到力不從心,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足夠的練習,增進熟練度:許多父母疼孩子疼過了頭,事事代勞,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展現能力的機會,更未能提供足夠的練習機會。多用心陪孩子,不揠苗助長。
◎定期評估,確保正常發展。三歲以前是「發展黃金期」,父母應定期幫嬰幼兒進行評估,檢視心智發展速度與進步量,調整教養方式,才不致因單項功能落後而影響神經鏈結的廣度與速度。

【動作發展指標】
◎0~3個月
能力1:俯臥時可抬起頭部和頸部--時間不宜太長,北鼻累了會主動趴下,這時必須讓他休息。
能力2:雙手會碰在一起--三個月大的孩子已經會玩自己的小手,不論是盯著手看,或吸吮手指,還是握拳,都是北鼻在學習控制雙手。
能力3:能抓握放在手心物品--父母可用手指頭輕輕在他的手掌碰觸或搔癢,刺激他的抓握反應。
能力4:能試圖伸手拿眼前物品
能力5:能伸展肢體--北鼻洗完澡後讓他光溜溜的躺在床上,自由的伸展四肢,父母可在北鼻身上塗抹乳液並按摩,提升他對觸覺的敏感度和反應。

◎4~6個月
能力1:俯趴時能以手臂撐起胸部--這表示北鼻的腦神經開始對身體各部位下達指令,而能分別使用左右手了,為未來的爬行做準備。
能力2:能自己翻身
能力3:能在協助下坐穩--以枕頭或棉被讓北鼻靠著而不會倒下,或是坐在父母雙腿上,雙手從他後面扶在腋下處,慢慢學習保持身體平衡。
能力4:能伸手拉或耙抓物品--會用一隻手拿東西(新生兒都是兩手拿)並放入嘴裡或是敲打桌面,力氣足以弄縐紙張。
能力5:能搖晃手中的物品--準備北鼻可抓握的玩具,讓他自己搖晃,有助手部關節及肌肉發展。
能力6:能抬腿碰觸物品--父母可多陪小朋友玩抬腿、踢腿如踩腳踏車狀的遊戲,訓練大腿抬起的肌力,有助於未來的爬行。
能力7:能匍匐移動--自由移動的能力是探索世界的重要開端,父母可以準備玩具來吸引注意力。

◎7~12個月
能力1:能自己坐穩--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坐起並維持坐姿才是真的會坐了。
能力2:會撐起身體向前爬--當北鼻會爬行後,不要急著讓他學走路,最好讓北鼻爬足四個月,可加強手臂與肩膀的肌肉耐力,以及訓練更好的肢體協調性。此時的地板要維持乾淨,尤其不可有小物品,以免不慎吞食。
能力3:能在協助下站立與行走--這時的北鼻能在父母或外物的協助下短暫站立或緩慢行走,萬一跌坐下去,只要無安全問題,父母不必急著扶他起身,而是讓他自行找出最適合他的下一步。
能力4:能獨立站立幾秒
能力5:能將物品由一手換到另一手
能力6:能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箝握物品--可以讓北鼻拿小東西,並且會把這些小東西放入杯子或其他容器。此時可以給北鼻一些玩法或用力不同而改變形狀的玩具,如撕紙張、戳黏土等,也讓孩子體會不同材質的觸感。
能力7:能以雙手拍手--拍手看似簡單,對北鼻而言卻是手眼協調的表現,如果手眼協調能力不佳,是無法準確的拍手,對以後的寫字、穿線的精細動作將造成影響。
能力8:能同時玩兩種以上的玩具--當一隻手拿東西,再給他另一個時,會用另一隻手來拿,而且原來的東西也沒放下。
能力9:能把手指伸入瓶口或其他東西的小洞
能力10:能用兩手搬起較大的物件,也能拿起小杯子

◎13~18個月
能力1:能獨立穩定行走--不要怕孩子摔跤,從摔跤中爬起更能讓他摸索出熟練的技巧。外出時與其牽他的手,不如抓他的手腕,避免孩子用力掙扎而鬆手,突然衝出去引發危險。
能力2:能保持平衡撿拾地上物品--能夠站穩後,彎下腰撿東西,再站起來是可以增加北鼻腿部和腰部的力量的。
能力3:能拿起或拖拉物品行走--當手拿或拖拉物品時,都會改變身體重心,且北鼻要顧好自己走路的穩定還要顧好手上的東西不要掉下來,這是要經過練習的。
能力4:能將玩具放入或倒出容器--準備透明塑膠罐,開口要夠大能讓北鼻的小手進出,慢慢再拿開口小一點的容器讓他練習。
能力5:能翻硬紙板書--初期不必要求北鼻一頁一頁翻,只要出現翻書動作即可。
能力6:能丟擲玩具--準備個耐摔的玩具和大箱子,讓北鼻自己去拿捏丟擲力道和物品大小的關係,慢慢找出怎麼丟才能丟進箱子裡,這是「動作計畫能力」的訓練。
能力7:能以兩指(拇指、食指)撿拾物品--可以把小饅頭或葡萄乾一次一顆的放在手掌上讓北鼻自行以拇指和食指來抓取送入口中。

◎19~24個月
能力1:能獨立走上樓梯--上下樓梯對動作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日後養成攀爬、蹦跳與跑等需要協調性更高的能力。但父母仍應小心盯著,避免因身體控制力尚未成熟而滾下樓梯。也能自己爬上大人的椅子坐在上面。
能力2:能奔跑--當北鼻已經愈走愈快時,父母可試著設置一些障礙物,看他是否懂得避開障礙物再繼續向前跑。
能力3:能原地跳起--千萬別以為小孩這是很皮的表現,因為要在動態狀況下保持平衡,對孩子來說不是件簡單的事,這可以讓孩子避免一被撞到就跌倒,通常一開始無法雙腳同時離地,不過只要能從原地跳起就行囉。
能力4:能踢球--能用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踢球,最重要的在於左右腳的合作靈活使用,可以溝通左右腦的相互聯繫,促成平衡發展的基礎。
能力5:能堆疊數個小積木--按照幼兒能力發展,2歲前已經能將七塊積木疊高。堆疊積木可訓練手眼協調、立體空間、高矮遠近的概念,且積木要堆的穩固,必須要有「對準」的認知能力,對腦部刺激很有幫助。
能力6:能拿筆塗鴉--其實當孩子有站立能力時,就有塗鴉的本領了,塗鴉可以反映孩子的心智與健康發展狀況,也能激發其創造的熱情和動力,而且透過塗鴉可練習上肢的肌力和腕部的穩定度。蠟筆是可隨孩子力道呈現濃淡不一的色彩,從中提供他學習控制肌肉的經驗值,還可以順便教他認識顏色。
能力7:能一頁一頁的翻書--如果孩子已經能夠一頁一頁的翻書時,可逐漸選擇非硬紙書材質,讓他的翻閱能力更精進,也能透過不同材質的書,增加觸覺刺激。
能力8:能把瓶子的蓋子打開或蓋上
能力9:能聽到音樂做出跳舞的動作

◎25~36個月:粗動作能力為主再加強化,細動作能力為輔追求力量
能力1:雙腳跳、一腳前一腳後跳--雙腳跳是很重要的大動作發展成果,不管跳多高,只要雙腳同時離地往上跳就行。快三歲時則訓練一腳前一腳後的往前跳躍,可在地上擺放玩具當障礙物,孩子為了避免踩壞,自然會先單腳抬高跨越,訓練他在瞬間單腳支撐的力量。下樓梯時有能力從第二階或第三階跳下。
能力2:單腳站一種鐘、一腳一梯上樓梯、單腳可跳兩次--一開始上樓梯的動作是兩腳一梯,逐步發展成一腳一梯(下樓梯的能力比上樓梯約晚一個月),兩歲半後,可雙腳交替上(下樓梯的能力比上樓梯晚六個月)。
能力3:接、丟球的能力--和以前雙手拋球往下丟的能力相比,此時的手臂穩定度提高,已能利用手臂的力量控制手肘,把球高舉過頭往前丟。
能力4:踢球的能力--以前踢的大球,現在可以換成小球了,偶爾在路上看到小石子,在無安全問題下,不妨鼓勵孩子朝安全區域踢踢看。
能力5:會騎三輪車--三輪車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上肢控制方向和下肢左右協調的能力,先騎直線開始,再擺置障礙物,讓孩子提升掌控與協調的技巧。對於不太會騎三輪車的孩子,父母可以帶孩子先玩跳跳馬。
能力6:疊積木--這時候的孩子堆疊積木已經開始會變化花樣及發揮想像力了,如四塊積木排一列說是火車,疊成塔狀或搭成橋,並為其命名。
能力7:模仿畫線及圓形--孩子一開始會先畫垂直線,再畫水平線,兩歲半時有能力畫圓。當孩子的手指力量表現不佳時可使用粉蠟筆,因為粉蠟筆較易上色。
能力8:使用剪刀--剪刀的操作需要前臂的力量帶動手肘到手腕,要良好的手指協調能力,更具有「開」和「合」的器具概念。別以危險為由不讓孩子碰剪刀,這可會錯過許多能力的養成,準備一把安全剪刀,放心讓孩子練習吧。一開始準備的紙張寬度不要太長,約2~3cm,讓孩子一刀就能剪斷,慢慢的讓孩子練習一手拿紙,一手拿剪刀,也可以找紙質較厚的紙張,讓他練習用多一點的力氣來增加熟練度。
能力9:慣用手已形成
能力10:能玩黏土或其他可塑造的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anger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