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副刊-流行音樂30年:我的音樂我的歌!
-------------以下引用PTT sonymiller大文章--------------
時間: Tue Feb 3 09:50:47 2009

就在今天的中國時報 E4版 人間副刊

伍佰、陳綺貞、陳建年(20090203)

十多年前,「台灣流行音樂百大專輯1975- 1993」曾為本土樂壇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舞 
台印記。承先啟後,匯集當今數十位專業人士評選,並加入近十年來最新音樂作品的「 
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 1975- 2005」近日由時報文化出版,從音樂的座標延伸,深 
究時代脈絡、穿梭個人與社會的記憶。今天刊出的熱門話題,由歌手現身說法,包括伍 
佰、陳建年、陳綺貞的快問快答,以及李宗盛的「獨門觀點」。另外,2月6日晚上8點30 
起,「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的催生者馬世芳,主持座談會,邀請陶曉清、張培仁、 
阿信,於台北世貿一館主題廣場熱鬧開講。 

 1.請談一下您入選200大的專輯。 

 伍佰:對於入選的這些專輯,我覺得只是剛好對上社會的頻率,並造成回響。他們無法單 
一地代表我,而是屬於每個階段音樂上以及議題上所關心的。這些意義與評選的原因或許不 
盡相同,但就形式或者內涵,都期待能對華語音樂發生作用;能以前鋒者自許影響對於音樂 
的觀感,如新專輯「太空彈」也是音樂上一個大膽的嘗試。但每一張都有著暴烈的、傷感的 
、失意的、以及嚴肅的部份。 


 2.覺得目前台灣流行音樂最缺少什麼?對台灣/華語流行樂界的未來有何想法?

 伍佰:我不喜歡將這問題當作自己的使命,音樂上我會做覺得對的事情,至於對於華語音 
樂的期許或看法,我想大致就像大家看到的一樣:音樂種類的貧乏以及一窩蜂的現象。有時 
商業操作大於創造力,而這不過是唱片工業一貫的方式,就連國外也有許多商業取向的唱片 
企畫。但由於我們的消費人口窄化,並無法擁有那麼多層次的市場,於是商業的投資都在青 
少年的文化上,因此便少了許多令人可惜的有趣的想法,但這是我們所身處的現狀,也必須 
去接受。 

 
 3.可否分享一次創作生涯中最美或最興奮或最暢快的經驗?

 伍佰: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似乎所有人對自己都不了解,好像我應該唱的是「浪人情歌」 
而不是「太空彈」,不只是台灣,海外的許多人也抓不太到我的方向,但這是很有趣的地方, 
因為我一直不滿足於現在的樣子,一直在做些有張力的東西。  


 4.可否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音樂的想法?

 伍佰:我會說,我希望自己就是音樂,音樂不存在;我住在音樂裡面,然後音樂就消失了。

 
 5.有沒有最想合作的歌手/樂手或其他領域的藝術家(不限華語)?為什麼?

 伍佰:我想與日本的Techno DJ石野卓球合作,在「人面鯊」裡我曾與百大DJ合作,當時沒 
與他合作是遺珠之憾。 

 
 6.「聽者」或「歌迷」在您創作過程中的意義或位置?

 伍佰:基本上我一直認為「聽眾/歌迷」是我的敵人。我的敵人一號是樂評人,敵人二號是專 
輯評審,敵人三號就是聽眾。因為他們或許會覺得我必須做什麼他們想聽到、喜歡聽的。但我認 
為自己天生反骨,不喜歡照著別人的喜惡行事。 

 
 7.您目前在音樂上追求的目標為何?還有什麼創作上尚未完成的理想?

 伍佰:創作的目的,或者目標對我而言並不存在,對我而言就是在享受每個作品創作的當下, 
從寫歌到錄音、再到專輯發表,然而在專輯發表後的訪問中,對於創作的享受度一直在遞減著, 
能夠讓我找回喜悅的大概就是現場的演出了。 

 

 8.若只能舉出一張感動過、啟發過您的專輯,您會選哪一張(古今東西不限)?
為什麼?

 伍佰:影響我的人的確有,我曾跟陳昇合作過,很喜歡並認同他的作品。但要說一張專輯的話, 
英國搖滾樂團JAPAN的「Gentlemen Take Polaroids」給了我靈魂非常大的滋養。這是我高中時聽 
的唱片,當許多人都在聽Bon Jovi時,我發現別人聽的音樂與我差別如此明顯,也發現自己以一個不 
太一樣的角度享受音樂。一直到現在為止,這個團與他的主唱David Sylvian一直給我一種很順的觸摸 
感,讓我在他們的音樂裡深墜下去。因為一直有不同的想法,且不在大家的預想中,或許這可以解釋 
為什麼大家都搞不懂我的音樂。 

 

 (王君宇、李振豪/採訪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anger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